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,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。骨質疏松癥是一種由多因素導致骨代謝失衡而引起骨量低、骨微結構破壞、骨脆性增加,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。它是老年人的常見病,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,危害是易引發骨折。
一、骨質疏松癥發生的危險因素
1、飲食不當:鈣攝入不足、偏食(過度減肥)、鹽分攝取過多、高蛋白高磷飲食;
2、運動方面:長期臥床、運動不足;
3、不良嗜好:嗜煙、嗜酒、攝入過量咖啡因;
4、藥物因素:使用甲狀腺激素類藥物、甾體類藥物;
5、生理因素:高齡、女性、絕經、人工閉經、遺傳等。
二、骨質疏松癥的診斷
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癥狀有腰背彎曲、腰背部疼痛、身體變矮和易骨折。其以“雙能X 線骨密度測量儀(DXEA)”作為診斷的金標準。DXA骨密度測量指征有:
1、65歲以上女性和70歲以上男性無論是否有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;
2、65歲以下女性和70歲以下男性,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松危險因素;
3、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的男、女成年人;
4、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、女成年人;
5、X線攝片已有骨質疏松改變者;
6、接受骨質疏松治療、進行療效監測者;
7、有影響骨代謝疾病或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史;
8、 IOF骨質疏松癥一分鐘測試題回答結果陽性;
9、 OSTA結果≤-1。
三、抗骨質疏松藥物
主要分為三大類,具體包括:
1、促進骨形成的藥物:甲狀旁腺激素,氟制劑;
2、控制骨吸收的藥物:雙膦酸鹽,降鈣素,雌激素類,選擇性雌激素受體,調節劑類;
3、其他藥物:維生素,鍶鹽,中藥等。
具體用藥需要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進行。在治療過程中要及時隨訪,及時調整用藥劑量。
